主题教育调研报告——植保所“大团队”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7-31 11:41浏览次数: 来源:植保所
分享:

植保所“大团队”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樊  磊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按照调查研究工作计划和相关要求,聚焦植保所“大团队”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前明确主题,制定专门的工作计划,调研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针对现实情况进行深度对接,制定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任务清单,调研后,形成总结报告,制定了具体对策,并及时向广大职工反馈。具体情况如下:

一、全面梳理创新团队现状

全所现有在编职工82人,其中科研人员73人,行政管理及辅助人员9人。在编科技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2人,其中,研究员21人,副研究员41人。

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1人,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 4人,省333人才13人次,省六大高峰人才4人,年均培养研究生15人,基本形成了一支以领军人才为龙头、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贮备丰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

全所现有创新团队10个,共187科技人员,每团队平均18.7人,其中在编科研人员76人,在站博士后12人,研究生58人,编外41人。各团队人员、研究领域等基本情况详见表1。

表1:植保所创新团队基本情况

序号

创新团队

(在编+博后+研究生+编外)

首席/负责人

团队研究领域

1

水稻虫害防控

9+3+9+5=26

方继朝
(优秀创新团队)

水稻主要害虫-螟虫和飞虱暴发为害主导因子解析,高效防控对策设计,新技术及绿色防控技术方案研发。

2

植物细菌

11+5+8+3=27

刘凤权

(优秀创新团队)

溶杆菌代谢产物农药研究,水稻与梨树细菌病绿色防控。

3

水稻病害防控

11+0+4+7=22

刘永锋

水稻重大病害流行机制、抗性新资源发掘与利用及生物防控。

4

害虫生物防治

5+1+3+3=12

郭慧芳

害虫生防新资源发掘与控害机制研究,生物杀虫剂产品创制与应用。

5

蔬菜病害防控

5+3+16+2=26

魏利辉

蔬菜重要病害病原与寄主互作机理、灾变机制与发生流行研究,防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

6

小麦病害防控

7+0+6+4=17

陈怀谷

小麦赤霉病、茎基腐等病害发生规律研究,小麦赤霉病菌的致病机制研究,小麦等作物病害防控技术研发。

7

水稻病毒病抗性

5+0+3+3=11

周彤

水稻病毒病害抗性机制揭示与育种利用,抗性资源发掘鉴定与新材料创制,抗性基因鉴定及其分子标记。

8

作物病毒防控

8+0+10+4=22

季英华

粉虱传蔬菜病毒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作物重大病毒病监测预警技术体系研究,病毒发生规律及成灾机理解析,关键防控技术和新型防控产品研发。

9

农田草害防控

6+0+0+6=12

王红春

农田杂草成灾与抗药性机理,除草剂研发与应用,杂草综合防控。

10

农药应用

6+0+1+4=11

肖留斌

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重要害虫的种群监测与演替规律研究、防控新靶标及高效产品研发、防控产品高效应用技术。

二、认真研究制定团队整合工作方案,积极开展统一思想和宣传动员工作

2月10日,植保所第一时间召开职工大会,传达学习院工作会议精神。魏利辉指出,全所要对目前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要高度重视团队整合工作,要充分理解院党委将“协同创新”确定为2023年的主题的目的,要以解决产业问题和生产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和产品为主要攻关方向,强化市场思维,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硬成果”“新产品”“新技术”上综合发力,真正为农业产业发展服务。

1月11日,1月28日,2月10日和3月7日召开所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团队整合工作,并修订植保所发展基金使用方案。

3月7日,召开全所职工大会,继续动员推进团队整合工作。

5月-6月,植保所编制“大团队”建设方案,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广泛聚集优质的人才资源。

6月20日,院党委书记、院长易中懿带领院机关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深入植保所开展主题教育专题调研。院党委委员、人事处(组织部)处长王冉,党委工作部部长袁爱萍、副部长罗兵前,科研处处长叶小梅等陪同调研。植保所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负责人参加座谈。调研主题是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重点围绕“聚焦产业发展,聚焦科技创新,服务江苏农业强省建设”,重点破解植保所科技服务与科技创新相互关系平衡和科研团队“小而散”两大重点问题,结合学习新思想最新成果和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开展座谈。

三、组织领导班子和团队负责人前往兄弟院所调研学习

为推进植保所“大团队”建设工作,植保所所长、书记魏利辉带领所领导班子及相关团队负责人赴国内兄弟院所广泛开展团队建设调研工作,向其学习交流团队建设典型经验。

1月16日,植保所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和江苏省植保站领导班子来院指导“大团队”建设工作,省植保站站长田子华,南农大植保院院长张正光,扬州大学植保院院长杨国庆、书记候燕等给与了很好的建议。

2月11日,植保所邀请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领导班子来所交流;

3月5-6日,所领导班子及相关团队负责人赴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调研。该所所长、书记戚仁德主持接待。植保质安所在研究室和团队的建设上很有特点,自身优势明显,尤其在农药领域和数字植保领域发展迅猛,值得借鉴和学习。

3月22日,所领导班子及相关团队负责人赴广东省农科院调研。

3月23日,所领导班子及相关团队负责人赴湖南省农科院调研。

5月31日,邀请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所长范国成,及其全体领导班子一行来植保所指导,并与所领导班子交流。

7月19-20日,植保所副所长、副书记樊磊,副所长郭慧芳、王红春,以及相关团队的负责同志一行,赴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调研交流。

6月8-9日,副院长黄俊带领植保所所长、书记魏利辉,副所长、副书记樊磊,副所长郭慧芳、王红春,以及科研处副处长刘志凌等一行,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调研交流,学习借鉴国家级优势科研创新团队的“大团队”建设典型经验,稳步推进植保所“大团队”建设工作。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所长陆宴辉主持接待,副所长张杰、陈昶、刘蓉蓉,所长助理刘文德参加接待。

7月14-15日,邀请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书记李广阔,所长助理张仁福,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控创新团队首席姚举研究员,业务骨干刘海洋、王伟研究员等一行来植保所交流访问,并与所领导班子交流。

7月19-20日,植保所副所长、副书记樊磊,副所长郭慧芳、王红春,以及相关团队的负责同志一行,赴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调研交流,深入学习兄弟科研院所关于国家生物安全创新中心和植保领域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的典型经验。福建省农科院副院长魏辉主持接待,福建院植保所所长范国成、副所长何玉仙、赵建伟、刘裴清及相关团队负责人参加座谈交流。

各兄弟单位团队建设的情况详见表2。

表2:兄弟单位团队设置情况

单  位

概况

团队设置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

研究所现有在职职工60人,其中正高10人,副高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4人。省“151”第一、二层次人才9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名,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杭州综合试验站站长1名。

经济作物虫害研究室

粮食作物虫害与杂草防控研究室

水生蔬菜有害生物防控研究室

粮食作物病害研究室

经济作物病害研究室

肠道微生态研究室

环境与应用微生物研究室

微生物农药研究室

真菌与植物免疫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全所现有在职职工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6人,博士22人、硕士27人,高级职称28人(研究员9人、副研究员19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安徽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蔬菜、水果、特色经济作物、农业生态环境与质量安全)岗位专家8人。

植物病理研究室(原检测与病害诊断及防控团队、植物病毒病与媒介昆虫治理团队和农作物品种资源抗病/虫性评价团队)

农业昆虫研究室

农田杂草研究室

农药研究室(农药剂型与高工效施用技术团队、农药毒理与抗药性团队和生物农药研究与高效应用团队)

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室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在职员工159人,其中:事编93人,高级技术职称61人,中级技术职称28人;博士62人,硕士30人;取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0人,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2人。现有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神农中华英才1人。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省现代农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2人、专题专家11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9人。

水稻病虫害研究室

蔬菜病虫害研究室

果树病虫害研究室

杂草鼠害研究室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室

生物防治研究室

农药残留分析与风险评估研究室

农业生物安全研究室

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现有在职职工72人,其中正高职称12人,副高职称2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农业部科研杰出人才、"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才等专家6人。

杂草研究室

农药研究室

果树病虫害研究室

生防研究室

科技服务科

植物病毒研究室

水稻病害研究室

特色经济作物病虫害研究室

微生物研究室

农作物抗性鉴定中心

昆虫研究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现有在职职工248人,其中科技人员239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 96.4%。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92人,占科技人员的比例达到 80.3%;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194人,占科技人员总数的 81.2%。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16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资助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2人,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0人(个),入选“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

研究所建设有18个创新团队,粮食作物真菌病害监测与防控

经济作物真菌病害监测与防控

作物病毒病害监测与防控

作物线虫与细菌病害监测与防控

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

粮食作物害虫监测与控制

农药应用风险控制

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

土壤有害生物防控

智慧植保

天敌昆虫保护与利用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

抗病虫作物生态安全评价与利用

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

农田杂草监测与防控

草地虫鼠害监测与防控

四、广泛开展所内科研人员的意向调研摸底工作

植保所所长、书记魏利辉和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与团队负责人、助理、科技人员进行调研摸底谈话,充分了解广大职工对植保所团队整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调研形成的问题及清单

经与大家交流谈话,总体上,广大科技人员比较支持“大团队整合工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见表3

表3调研形成的问题及清单

序号

“大团队”建设问题

责任清单

任务清单

1

内涵理解不透

樊磊

强化宣传

2

学科的长远发展思路不清,理念保守

魏利辉

做好顶层设计

3

站位不高,小团体意识较强

樊磊

做好宣传引导

4

引导政策需要不断完善

樊磊

不断修订完善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