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9日,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南南合作框架下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缔约方植物检疫措施高级技术培训班(南京)在我院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国际合作处承办。副院长陈新、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秘书处Andile Mbhele女士、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孔双阳、省农业农村厅朱凤研究员出席活动。植保所主要负责人主持。来自智利、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苏丹、津巴布韦、柬埔寨、斯里兰卡等18个国家的24名政府官员和植物检疫业务骨干参加培训。
11月6日开班式上,陈新对培训班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我院基本情况以及在国际合作和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他指出,我院历来重视植物保护相关研究,特别是上世纪以来,涌现出一批知名科学家,诞生了中国植病四大泰斗之一的植物病理学家朱凤美先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杜正文先生,他们为植保所的发展呕心沥血,为我国植物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杜正文老先生主持的“褐飞虱迁飞规律的阐明及其在测报上的应用”研究,首次明确全国稻区的初始虫源性质、迁飞规律,提出异地测报办法和综合防治途径;周益军研究员领衔研究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灾变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率先揭示了我国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的3个暴发原因;方继朝研究员牵头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飞虱区域暴发新机制并创新了可持续防控技术,探明长江中下游稻飞虱暴发机制,揭示了稻飞虱抗药性上升规律及高抗药性发生的机理,创建了稻飞虱虫情准确预测预警和抗性早期监测技术。
陈新强调,今年我院的年度工作主题是“协同创新年”,我们不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已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30个国家、44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与国际水稻研究所、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谷物联合实验室、英国N8农业食品联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外高水平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共建22个联合研发平台开展研究攻关。
陈新表示,我们非常愿意与国际植保公约缔约方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启全方位交流合作,共同为促进植物病虫害研究、植物检疫、实验室检测等方面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共同为推动国际植保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培训班上,省农业农村厅朱凤研究员和植保所周冬梅副研究员作为中方专家,就江苏省绿色防控进展、病原菌快速检测技术和绿色防控产品开发等主题,与各国学员展开了深入交流。植保所还组织学员进行了现场教学培训,实地考察了院昆虫培育展示基地、植保所在浦口区桥林镇兰花塘开展的水稻抗逆增产绿色防控现场和江苏艾津作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院国合处、休闲所、植保所相关负责同志和外籍特聘研究员Paul Daly、博士后Wilfred Mabeche Anjag,以及相关科技骨干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