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头人:王红春
助理:张自常
成员:李贵、谷涛、曹晶晶、明亮、朱早兵
基本信息:
现有研究人员10名,其中,研究员2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1名,其他科研辅助人员4名。
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含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面上2项、青年3项)、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2项。相关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审4项,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50篇。相关研究初步明确了稻麦田主要恶性杂草的成灾机制,筛选引进了适合江苏省稻麦田草害防控的2%双唑草腈GR、9.5%丙嗪嘧磺隆SC、40%三甲苯草酮WDG等广谱化除单剂,研发出稻田丙嗪嘧磺隆+氰氟草酯、氟嘧啶草醚+噁嗪草酮等和麦田47%异丙隆·丙草胺·氯吡嘧磺隆WP、氟唑磺隆+氟噻草胺+吡氟酰草胺等化除新组合,形成了以一次封杀化除控制全程草害为核心的稻麦田适期轻简控草技术,累计推广应用500万亩以上。
研究方向:
1、农田重大草害灾变机制研究
开展农田杂草种群演替规律、主要恶性杂草抗药性分子机制、杂草生态学特性等方面研究,揭示重大草害灾变机制。
2、除草剂综合评价与应用技术研发
解析除草剂的作用机理,筛选高效、安全化除单剂及协同增效新组合,系统评价不同用药时期、使用剂量、施药方式(或药械)、施药前后田间管理措施等条件下除草剂的防除效果和安全性。
结合作物高产优质栽培要求、杂草发生节律及新型药械特点,研发除草剂适期轻简使用技术,试验示范。
3、环境杂草发生危害规律及其安全防控技术研究
以水生环境杂草水花生、水葫芦、浮萍科植物及旱生环境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为主要研究对象,监测其周年发生节律与消长动态,筛选高效、安全、控再生的化除单剂及协同增效新组合,研发配套适期轻简化除技术,试验示范。
4、绿色控草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杂草与作物(环境)互作机制,明确生态、物理和生物措施的控草效应,研发非化学控草技术,结合适期安全轻简化除技术,集成可持续控草技术模式,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