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简介
一、建所历史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坐落在风景秀丽、人文荟萃的历史名城-南京,其前身是创建于1931年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植物病虫害系,1950年更名为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系,1960年更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植物保护系,1971年更名为江苏农业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室,1978年起启用现名。是我国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及植物保护事业的发祥地之一。
我所人才辈出,在我国植物保护事业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专家。诞生了中国植病四大泰斗之一的植物病理学家朱凤美先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杜正文先生,获得国家、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顾本康、王裕中先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曹赤阳、过崇俭、王法明、肖庆璞、顾正远、陈毓苓等先生,他们为植保所的发展呕心沥血,为我国植物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一五”以来,我所在历次农业部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中,均被评为全国“百强研究所”。
二、人员团队
全所现有在编职工84人,其中科研人员76人,管理人员6人,药效试验与抗性鉴定中心2人;编外人员45人,博后8人,研究生72人。研究员21人,副研41人,岗位科学家4人。高级职称比例为81.6%,45岁以下比例为85.5%,博士比例为85.5%。
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省333人才13人,省六大高峰人才4人,院三级人才12人(国字号3人)。博导8人,硕导33人,在读研究生72人,在站博士后8人,基本形成了一支以领军人才为龙头、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青年优秀科技人才贮备丰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团队。
三、科研领域与重要成果
近五年来,我所科研事业不断发展,研究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所内共设10个团队,分别是水稻虫害防控研究创新团队、植物细菌创新团队、水稻病害防控创新团队、害虫生物防治创新团队、蔬菜病害防控创新团队、小麦病害防控创新团队、水稻病毒病抗性创新团队、作物病毒防控创新团队、农田草害防控创新团队、农药应用创新团队。每个团队的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植物病毒、植物虫害、生物防治等植物保护学科领域与门类。近5年,新上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3项,到账总经费1.3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7项,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3项,转基因重大专项2项,948项目1项,自然科学基金51项。“十三五”以来,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7项。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杜正文领衔的稻飞虱迁飞规律研究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十三五”以来,获得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2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中化农业科技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1项。
近三年,申请专利112项,授权66项。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论文137篇,影响因子10以上的8篇。
近十年共有5项行业标准,30多项省标准、团体标准通过审定。
四、科技平台
目前,依托我所建立的科研平台有农业农村部南京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站,江苏省国家水稻、小麦、棉花品种审定特性鉴定站,江苏省植物病毒病诊断检测技术服务中心,江苏省粮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植物病毒病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院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单元,构建起了完善的植物保护创新平台体系。
五、国际合作
近5年来,我所主动积极的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和机构,广泛、深入的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在苏州工业园区签署了共建“植物有害生物研究联合实验室”框架协议;所内多个团队与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展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多次邀请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桂冠院士Ary A. Hoffmann(国际排名前1%的遗传进化生物学家)来我所进行交流指导,共同探讨学术热点,探索合作方式。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间广泛开展往来交流,采取双导师模式联合培养博士后。出站留院博士后Paul Daly 被聘为江苏省农科院特聘研究员。派出科技人员广泛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到国际组织任职,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显著成效。主持申报国际合作项目5项。
六、科技服务
我所承担农药药效试验和抗性鉴定试验工作的历史悠久,自上世纪80年代起,就具备了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和水稻稻瘟病、水稻条纹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抗性鉴定试验资的资质,相关资质的内容不断拓展,是我国第一批承担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和水稻小麦棉花区试试验的单位。
药效试验方面,通过长期开展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植调剂等方面的测试工作,我所已为全国农药企业和外国农药企业完成了近万份农药田间药效报告,均科学、真实、规范,客观评价了农药的田间药效,得到了农业部药检所和农药企业的充分认可和信任,为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作出巨大贡献,也为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抗性鉴定方面,通过近30年的研究积累,形成了室内与田间诱发鉴定相结合的重大病虫害鉴定的技术体系;利用该体系累计鉴定材料10万余份。完成的抗性鉴定报告均科学、真实,客观评价了参试作物品种的抗性,得到了全国农技中心、江苏省种子站、育种单位和同行专家的认可,为江苏和长江流域水稻小麦和棉花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鉴定平台,为加速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发挥植保所科技优势和技术支撑作用,通过院地合作方式,有序推进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为区域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贡献力量。目前已对接我省4市12个区县的外来入侵病虫害(植物)的普查工作,11个区县已启动。
七、学会
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成立于1929年,现有会员451人;现为第十三届理事会,王源超担任理事长,魏利辉为法人,理事51人,常务理事17人,监事会5人,分支机构10个。
江苏省昆虫学会成立于1920年,现有会员428人;现为第十五届理事会,方继朝担任理事长,郭慧芳为副理事长秘书长兼法人,理事69人,常务理事23人,监事会5人,分支机构15个。
联系电话:84391159 84390398